保守机密,慎之又慎。大家好,这里是国保科技。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提供线下图书借阅服务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借助云平台、区块链、AI等信息技术将服务拓展到线上,文献借阅、论文查重、座位预约、读书打卡、知识竞赛... ...多样的线上服务不仅方便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更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但是,随之而来的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那么,我们的信息是从何泄露的呢?
借阅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大部分图书馆都会依托第三方数据库打造纸质图书借阅登记、电子书籍借阅一体化平台。用户注册的基本信息、IP、电子邮箱地址、借阅数据、借阅行为轨迹等各种信息都会储存在第三方数据库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导致用户信息泄露。
科研服务平台
不少图书馆将服务范围扩大至文献传递、学科服务、科技查新、查收查引、论文查重等科研服务领域,给用户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加精确的用户信息将存在泄露的风险。如科技查新服务中,在对用户科研立项、研究成果鉴定、成果申报奖励等需求开展服务时,可能会泄露用户的研究范围和未公开的研究成果。
线上教育服务平台
我们在使用图书馆提供的线上教育服务时,所进行的评论、关注、点赞、弹幕、分享转发等操作,都有可能使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更多用户获取并对外传播,加上平台管理不当、认证漏洞等问题,在线教育服务平台通常也成为用户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社交软件平台
图书馆在进行用户咨询答疑、宣传推广、举办活动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社交软件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邮箱、微博等,由于社交软件平台具备强大的交互属性,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安全漏洞,所以用户信息易被挖掘和非法利用。
保密无小事,言行莫大意。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也要筑牢用户信息安全屏障,这既需要国家制度保障和约束,又需要行业措施管理和指导,更需要用户自我保护意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