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迅猛发展,人们惊叹于这项技术如此先进的同时,也对自动驾驶的安全隐患表示担忧。但大家普遍关注的,主要是这项技术潜在的驾驶安全隐患,担心存在技术漏洞而造成交通事故。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汽车数据窃取,正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泄密隐忧,可以说都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大量的周边信息采集的底线、边界在哪儿?
自动驾驶的各项功能依托于大量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利用:
依赖于全方位探测的自动驾驶功能
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环绕车身的摄像头以及超声波传感器,可实现视野范围达360度的探测,对周围环境的监测距离可达一两百米。自动驾驶汽车的摄像头可以不间断采集周围的图像数据,并将位置信息以及与汽车同步的联系人信息等数据上传到云端,根据这些数据了解到车辆何时何地被如何使用。
随时启动的“哨兵模式”
“哨兵模式”通过汽车的外部摄像头来检测潜在的威胁。如果检测到严重威胁,例如有人打破窗口,哨兵模式会切换到“警报”状态,激活汽车警报,同步将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上传至云端,车主还可以通过云端下载车载摄像头拍摄的相关视频,作为证据保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汽车能成为全向监控探头这一事实。
潜在的地理信息测绘能力
众所周知,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车载各路摄像头拍摄周边的精确环境与地貌,结合车上的高精度定位设备,通过同步定位与建图模式算法来进行地图测绘作业。
可见如果对汽车数据没有一个规范、标准、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未来将是信息安全的重大隐患。
国家网信办12日就《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作为老百姓,我们在享受技术革新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冷静面对和审视新的安全问题,时刻注意个人信息和运行数据安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可能会”,只有安全意识不放松,才能确保信息不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