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共享充电宝“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用户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权益,上海市网信办开展约谈整改并对有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商家立案处罚。
早在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就曾报道过充电宝骗局:一些充电宝表面上在给人们的手机充电,暗地里却在盗取手机中的个人信息。
共享充电宝本是手机关机时刻的“天使”,为什么变成了偷取我们信息的“魔鬼“?有什么办法能够嗅出危险的气息?
充电宝如何获取个人信息?
警方提示,有三类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一是商场里的可租赁移动电源,二是火车站里叫卖的满电充电宝,三是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
一则科学实验揭秘了共享充电宝暗藏的风险。实验显示,手机连上充电宝后表面看是在充电,但实际上手机已经被不法分子的电脑操控,手机内储存的信息都可以被看到,而且是可以进行远程操控的,甚至可以进行一些敏感付款操作。
360网络安全专家郝经利介绍,这一类的问题充电宝遭到恶意改造,被植入木马或者是其他恶意程序,可以长时间窃取用户手机内的数据或下载一些恶意程序进行广告推广,甚至是借助用户手机进行一些其他的恶意行为。
如何防范充电宝的隐私泄露风险?
共享充电宝存在的如此多信息安全隐患,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1、注意商家的虚假标识,不要随意购买和扫描来历不明的充电宝。
2、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租赁一些充电宝或者是借用一些其他的第三方的USB设备。如遇紧急情况不得不使用共享充电宝,请选择正规产品或扫描正规公司的可租赁移动电源。
3、使用前务必查看充电宝的安全标注,警惕三无产品和二次组装的充电宝。
4、使用共享充电宝前需仔细阅读用户协议及隐私保护政策,谨慎对个人信息作出授权或使用相关产品。
5、手机设置中有一种叫做开发者模式的功能,这个功能默认是关闭的,我们普通用户尽量不要打开这种开发者模式,否则会更容易遭遇恶意的充电宝以及其他第三方设备的攻击。
小安说保密
充电宝成为“刚需”,但是我们切不可放松警惕,小小充电宝也可能会成为个人信息盗取的扒手,危害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
小安提醒您,使用共享充电宝要注意:选择正规公司和正规产品,手机连接电源时出现是否“信任”的弹窗时坚决点“否”,尽量不要打开手机设置中的开发者模式,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