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启动了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而放眼全球,网络安全也不再局限于个别企业的自身防护,开始成为涉及产业链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引起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关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今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通过论坛、研讨、展览、竞赛等活动形式,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宣传着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着网络安全知识、也推广了网络安全技能。
事实上,为了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在全球范围内,类似活动也纷纷出现。
比如美国、欧洲、日本就专门设置了网络安全月或者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英国有国家防身份欺诈周等。此外,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斯里兰卡、挪威等国家也都有年度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如欧洲网络安全月,每年10月举办,旨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发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的普遍关注,增强欧盟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改变人们在面对网络威胁时的消极态度。
作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2023年网络安全博览会上,多种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新应用亮相现场。
据了解,该博览会设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等展区。
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可以自动检测换脸视频、识别伪造的图片文字等能力的AI安全检测防御平台;被称为“虚拟安全专家”,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工作的安全机器人;具有“全智能威胁分析、全云网边端协同”能力的智能防御方案;可以识别AI诈骗的深度伪造检测鉴定平台等产品……
此外,如何提升网络安全运维效率,也已成为网络安全行业的一道必答题。博览会中,一款名为“XGPT”的人工智能安全助手,即可利用AI大模型结合大数据技术将已发现的网络威胁情报进行集纳,并连同解决方案,输出给网络安全运维人员,使相关人员可以一次性解决多个网络安全问题。
在ITU《2020全球网络安全指数》调查涉及的194个国家中,约50%的国家已制定国家网络事件响应计划,64%的国家实施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70%的国家在2020年开展了网络安全意识培训。而ITU也在调查报告中坦言,虽然许多国家在网络安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技能培训和个人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国家间的安全能力差距。
2011年,美国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上报网络安全事故、数据泄露事件。今年3月通过的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事件报告》法案,进一步要求关键基础设施所有者和运营商需要报告网络事件和勒索软件付款。
于2021年12月生效的澳大利亚《2018年关键基础设施安全法案》修正案引入了网络安全事件强制性报告义务,要求责任实体必须在意识到网络事件对关键基础设施资产可用性产生“重大影响”后的12小时内报告。
2022年底,欧盟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在欧盟全境实现高度统一网络安全措施的指令》,表明欧盟正在履行提高网络安全标准的承诺,加强防范网络威胁的能力。
在中国,网络安全人才被认为是网络建设的关键一环。本周正在召开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布了《2023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18-25岁的网络安全从业者占比达31.4%,网络安全从业者逐渐年轻化,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35.7%的受访者认为,AI技术将在5年内对网络安全人才带来自动监测和分析等辅助作用……
从一项项数据中可见,中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程不断加快,技术能力稳步提高,产业体系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当前,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着重关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文化交流互鉴等问题,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