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注意到,杨振宁先生在讲话中,特别提起一位美国核物理学家的名字——寒春。
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独立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后,美国舆论就有一种传闻,称定居中国的原美国核物理学家琼·辛顿(中国名“寒春”)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1971年,杨振宁到中国后,私下向邓稼先求证,寒春究竟有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研发。后来,邓稼先给杨振宁写了一封长信,证实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寒春并未参加相关工作。
寒春是谁?一位美国核物理学家为何会在中国定居?美国报纸凭啥推断她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发?
今天,让我们走进国际主义战士寒春的传奇一生。
寒春在延安
“我要看看‘小米加步枪’的力量”
寒春,原名琼·辛顿,1921年10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她的家族十分传奇:外祖父是数学家,爷爷是科学家,奶奶伏尼契是大作家(革命小说《牛虻》作者),母亲是教育家,哥哥威廉·辛顿(中国名“韩丁”)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级顾问。
在这样的家族中成长,琼·辛顿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用之人。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芝加哥大学物理专业,硕士时师从诺贝尔奖得主费米,成为杨振宁的师姐。由于费米团队参与了研发美国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琼·辛顿于是也顺理成章加入美国原子弹研制,成为极少数的女性参与者。
1945年,正当琼·辛顿醉心于科研,为原子弹试爆成功而欢欣之时,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造成数十万人死亡。现场惨状直击琼·辛顿的心灵,让她陷入巨大的痛苦,也对自己追求科学的初衷深感怀疑。
就在琼·辛顿人生最茫然时,一封从中国延安寄来的信,如明灯照进她的内心。这封信来自她的恋人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阳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农牧专业,受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影响辗转半年来到延安,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琼·辛顿看到阳早的信,那个充满活力的中国,那片革命的土地,那些坚强的人们,让她不由自主心向往之。于是,她做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离开美国,前往延安。她说:“我要看看‘小米加步枪’的力量!”
“这是另一个信仰的开始”
1948年,美国突然“消失”的核物理学家琼·辛顿在宋庆龄和中共地下党的秘密帮助下,出现在陕北的窑洞里,成为中国的“寒春”。
初相见,黄土高原尘土扑面、飞沙漫天,从前西装革履的男友阳早,也成了灰头土脸、一手老茧的汉子。这位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奶牛专家,正在瓦窑堡农场制造风车、提水机等,致力于陕北农业的现代化。
寒春、阳早在陕北
虽然陕北条件异常艰苦,但寒春发现大家的心都是火热的,每个人都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她感慨自己终于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中国奋斗终生。她说:“这是我一个梦想的破灭,和另一个信仰的开始。”
1949年4月,寒春和阳早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大礼堂正式结婚。婚后,他们先来到阳早所在的瓦窑堡农具厂工作,后来带着83头荷兰奶牛落户陕北牧场,帮助当地改良牛羊品种。
新中国成立后,夫妻俩又赶着1000头奶牛,到西安草滩农场,响应祖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立志要让“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从此,寒春把自己在核物理学上的聪明才智,全部贡献给了中国的畜牧事业。
后来,组织安排寒春和阳早前往北京昌平小王庄的农机试验站工作。经过他们20多年精心运营,小王庄以优质、纯净、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如今,这些奶牛还供应着“三元”等乳制品生产商。
“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
不为别的,为了信仰。”
寒春和阳早在中国参加革命事业的岁月中,也曾遇到重重危机。1953年,寒春作为特别代表,到北京参加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但也正是这次露面,让美国方面得知了她的去向。很快,个别美国杂志刊登文章,污蔑寒春为“叛逃的原子间谍”,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寒春在美国的家人也受到牵连。
寒春在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上发言
对于来自故国的误解,寒春用行动做出了回应: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她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产品;她和阳早负责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间试验项目”在中国率先实现奶牛饲养机械化,在全国推广应用;他们为中国奶牛优良品种培育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红色农场耕耘者”……
2010年,阳早去世7年后,寒春也与世长辞。生前,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回顾我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可比起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美好国家来说,原来的那些幸福,是多么狭隘啊!”
这位可敬的老人,和丈夫一起,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用毕生的时光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不为别的,为了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