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违规通过微信等移动应用发布、传输、处理涉密文件材料的泄密行为多发易发、禁而不绝。
从用微信办公的各环节上看,绝大多数失泄密问题发生在以下四个环节,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来源:网络
材料起草是微信泄密最为高发的环节。通过微信群对涉密材料征求意见的现象屡见不鲜。
某市政府办公室干部小张,为市领导起草发言材料时,引用了涉密文件内容,但主观臆断“引用一两句话不至于涉密”,便将材料发送至微信群征求意见。
经鉴定,该材料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案件发生后,小张被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反思这起案件,小张的保密意识不强、对文件的涉密属性没有正确认识是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微信群传达文件、部署工作,是当下许多机关单位的工作常态。然而,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将涉密文件、涉密工作也通过微信群传达部署,造成了大量泄密案件发生。
来源:网络
某市市委某部门为部署相关工作,印发了涉密文件,并通知该市29个乡镇派人签字领取文件。某乡政府干部洪某到市委领取文件后,认为事件紧急,又正值深夜,于当晚将该涉密文件拍照发送到乡政府微信群。
群成员杨某看到后,立即转发到其他微信群。之后,该涉密文件被数次转发到多个微信群和微博,造成泄密。
这一环节,大多数责任人员往往是为了工作方便,对涉密文件进行拍照,通过微信进行传递。
来源:网络
某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干部小金,在市委机要局阅知一份机密级密码电报时,因事情较为紧急,担心抄录字迹潦草,便偷拍电报主体内容,并通过微信分别发给该局多名领导。案件发生后,小金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许多机关单位的重要宣传窗口,一些单位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保密审查不严,导致涉密的案件时有发生。微信公众号受众范围广、转发方便,很容易引发大范围泄密。
来源:网络
某涉密单位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小胡,根据有关涉密文件内容起草了该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新闻宣传稿,自以为已脱密处理,经部门分管领导简单审核后,在单位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迅速被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解读。
经鉴定,发布内容涉及机密级国家秘密。案件发生后,小胡及相关领导责任人均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
对此,保密意识、保密常识的普及教育还需久久为功、不断深入开展。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高度警惕、盯紧上述四个高风险环节,布好保密防线,时刻防范失泄密事件发生。
在材料起草环节,敏感内容和涉密文件需要在涉密计算机中起草,并标注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标志。起草完成后,必须严格履行定密审核程序,明确可以公开的,才能通过互联网传输、处理。
保密工作机构要加强对材料起草人员的监督,督促其严格履行定密程序、落实保密要求,禁止通过互联网应用识别、转换涉密材料。
核实工作的涉密属性,涉密工作的传达和部署,应当按照保密规定、采取保密措施进行。特殊情况需要通过互联网渠道传达部署的,必须事先进行全面彻底地脱密脱敏处理。
是否已脱密脱敏,绝不能任凭个人主观臆断,应当逐级请示文件产生的机关、单位,按程序审慎处理。
密件传阅过程中,工作人员相互间要做好监督提醒,一层提醒一层、层层抓落实,严防不知不惧者、铤而走险者。
发现微信泄密行为的,要立即向保密工作机构报告,保密工作机构要果断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对于官方账号,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保密责任,杜绝粗放式审核、走过场审批。
涉密程度高的机关单位,要审慎设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账号,慎之又慎发布信息,增设审核审批,压实审查人员责任,避免失泄密事件发生。
来源:网络
微信泄密泛指一切利用微信处理涉密信息的行为。不同的办公环节对应不同的涉密类型,使用微信办公作为一种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并不在于微信本身,微信办公导致泄密的真正原因还是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松懈,对干部职工保密教育培训不够,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漠。
文章来源:安全保密
涉密资料不在网上传输应当是每个公职人员的共识,我们应当谨慎处理好涉密资料,按照规定分发涉密文件,收到涉密文件应当保存在符合国家的规定的密码保密柜或文件保险柜中,不得随意暴露在不安全的环境中。
国保国密载体保密柜皆经过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检验通过,适合存放国家涉密载体,目前已普遍应用到党政机关、军队、研究院等涉密场所,获得一致好评。
声明:本号所刊推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